何任健,侗族,1970年9月生于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新廠鎮(zhèn)和平村。家有姐弟6個,何師傅排行第四。由于家境貧困,何師傅小學畢業(yè),就跟隨父母在家務農,僅靠十幾畝水田種植水稻為生。
每月逢二逢七的日子,是何師傅老家最熱鬧、集會的日子。何師傅與家人都會走上十幾里泥路,去集會上買些生活必需品,也會趁趕集的日子,把家里種植的水稻,養(yǎng)的雞、鴨、牛賣掉一些。這些就是家里全部的經(jīng)濟來源?;ǖ牡胤讲欢啵兆拥挂策^得很開心。
后來結婚生子,直到小女兒出生。為了改變下一代的命運,為了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,2003年,30多歲的何師傅在老鄉(xiāng)的介紹下,舉家來到富陽,做起了人生第一份工作——造紙廠的制漿工,一干就是4年。2007年,又經(jīng)老鄉(xiāng)推薦,來到華達板業(yè),成為一名發(fā)貨員。后來又做過打包工,發(fā)貨、打包反反復復5年。2012年被調入鍍鋅四線,做起了鋅鍋工,至今也有4個年頭了。
何師傅說,發(fā)貨的時候,要一天到晚來回走,要不就是停下來開航車,也是一直站著,沒有坐下來的時候;而打包工是最辛苦的,設備一分鐘跑155米,十幾分鐘就完成一個卷,而打一個包差不多也是十幾分鐘。所以,打包工作幾乎是馬不停蹄。
現(xiàn)在他做了鋅鍋工,工作沒有那么辛苦了,但責任卻大了很多。何師傅操著濃厚的家鄉(xiāng)話:“我沒什么文憑,也不怎么會說,只知道埋頭干活。領導派下來的工作,不會推卻,從來也不會偷懶,干活不會調皮?!变\鍋工的工作就是一個“盯”字。要時刻盯牢板子,有沒有粘渣,有沒有線條、劃傷?不能跑偏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就及時把汽刀里面的鋅渣刮干凈?,F(xiàn)在的設備跑得快,稍不留神,就是幾百米的瑕疵。
在我沒有見到何師傅工作的狀態(tài)時,我還真相信了鋅鍋工是個很輕松的工作。鋅鍋溫度高,周圍環(huán)境十分嘈雜。當我好奇工友們是如何在那樣嘈雜的環(huán)境下交流時。只見何師傅從耳朵里掏出一個粉色耳塞,得意地說:“這是公司發(fā)的,戴上它,說話能聽見,噪音卻很小”,哇,好厲害的神器啊!
別看何師傅年紀不大,孫子都已經(jīng)在大源鎮(zhèn)上幼兒園了。當初的一家四口,也變成了如今的一家六口。何師傅說富陽這個地方很好,在華達的這份工作也很好。一天8小時,一個月都有四、五千的收入,高的時候都有六千多。一家人都在富陽,出來十幾年老家才回過二、三次,自己早已把富陽當成了故鄉(xiāng)。
何師傅,富陽人民歡迎你,漢族同胞歡迎你。